在全球制造业的激烈竞争中,一家来自中国广东中山的企业——中山川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,凭借其“持续创新,让中国装备走向世界”的初心,用19年时间完成了从技术突围到全球布局的华丽蜕变。这家专注于液态硅胶输送系统的高新技术企业,不仅打破了欧洲技术的长期垄断,更以全域营销的数字化实践,成为服务全球2000多家客户的“隐形冠军”。其创始人肖海斌,这位技术出身的匠人,用坚守与变革书写了中国制造的新篇章。
技术立企:从国产替代到全球领先
液态硅胶因其安全环保特性,被广泛应用于医疗、汽车、3C电子等领域,但其高粘稠材料的输送技术长期被欧洲企业垄断。2007年,肖海斌与团队创立川崎机械,瞄准这一细分领域,确立“持续创新,让中国装备走向世界”的公司使命。经过多年攻关,川崎成功研发出计量精度高达±0.5%的液态硅胶送料机,填补国内空白。凭借20项发明专利、100+项实用新型专利,公司不仅成为国家电网、南方电网的核心供应商,更参与国家特高压主干网建设、人工耳蜗等863计划项目,成为国产化替代的中坚力量。
肖海斌常强调:“外国人做了的我们一定要做,外国人没有做的也要去做!”在这一理念下,川崎机械开发出多套欧洲同行不愿涉足的无人化生产系统。例如,其为电力行业设计的电缆接头无人化生产系统,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市场销量第一,2023年自动化设备业务同比增长50%。公司位于中山和江门的工厂,涵盖液态硅胶送料机及电力、医疗、汽车配件、3C、化工等行业全自动生产线,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,产品远销德国、意大利、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全域营销:数字化转型的逆袭样本
尽管技术实力雄厚,川崎机械也曾陷入增长瓶颈。2024年前,公司依赖传统线下销售,高昂的展会费用和销售团队的“喝酒文化”让肖海斌深感焦虑。转机始于2023年,肖海斌接触单仁牛商的“一公分宽度,一公里深度”理念后,带领团队开启全域营销转型。
肖海斌更亲自出镜打造“技术匠人”IP,强化品牌信任。2024年,公司业绩逆势增长30%,线上询盘占比超60%,实现从“喝酒拿订单”到“流量换订单”的质变。
创始人肖海斌:技术匠人的破局之道
肖海斌的办公室挂着一幅标注川崎全球客户分布的世界地图,这背后是他“让中国装备走向世界”的执着。从2007年创业初期在酒店闭关搞研发,到2018年引入外资企业高管,引进日本松下管理体系,再到2024年躬身入局短视频营销,他始终走在变革前沿。
“不是市场没了,而是获客方式变了。”肖海斌的这句话,折射出他对时代趋势的敏锐洞察。他坦言,转型初期团队抗拒出镜,自己硬着头皮成为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,木讷的技术人设反而赢得客户信赖。如今,他计划联合浙江大学成立“液态硅胶智造联盟”,推动行业标准制定,并依托独立站与TikTok跨境营销,3年内将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40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