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科技 财商 汽车 文娱 家电 生活

7月30日,由宁波城知产业链数据科技有限公司(浙江大学CCAI宁波中心)主办的“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协同创新闭门研讨会”在杭州萧山成功举办。本次研讨会由城知科技执行总裁董重青主持,工信部赛迪研究院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、浙江大学等机构专家,及傲鲨智能、平直机器人、韦尔德斯凯勒、松灵机器人等企业代表齐聚,围绕“全球竞争格局下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定位与商业化路径”和“具身智能与产学研协同机制”两大议题深入研讨。

 聚焦产业定位,解析发展核心命题

会上,专家指出人形机器人作为多技术融合的“技术母体”子集,未来十年有望成长为万亿级产业,其价值将沿“情绪价值→经济价值→社会价值”演进,当前需突破“软硬一体”瓶颈,软件侧解决模型与数据问题,硬件侧提升感知与执行技术。国家正推动智能终端分级分类标准,将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纳入其中,地方政府也将结合产业特色给予双向补贴支持。

探讨商业化路径,企业分享一线实践

企业代表分享了实践探索:外骨骼机器人已在工业、消防等场景落地,正拓展至消费级领域;建筑机器人聚焦细分工序实现降本增效,并提出非人形结构在特定场景的适配性优势;还有企业提及利用汽车产业链成熟优势降低机器人零部件成本,以及轮系机器人在工业装配等场景的应用潜力。

聚协同共识,构建产学研创新生态

关于产学研协同,各方认为需以“开源共享”“场景落地”为核心,企业提需求、高校出技术、政府搭平台,通过共享开源平台、联合申报项目等方式推动技术转化,避免形式主义合作。此次研讨为行业发展凝聚共识,助力人形机器人产业突破技术瓶颈、优化政策环境,推动其与多领域深度融合。

通过本次研讨深入交流,政产学研用各方进一步梳理了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与协作重点,后续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,深化务实合作,共同破解产业难题,加速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技术的产业化进程。